哀莫大於心死
哀莫大於心死
今年的新年良伴除了例牌星爺(食神+唐百虎點蚊香),還有一個黃子華。
首先重溫「百集長劇」《男親女愛》(現時進度26集!),再挑起條筋朝聖棟篤笑,看的是黃生第一個show《娛樂圈血肉史》及最近期的《譁眾取寵》(以出碟計)。
相距接近二十年,舞台上的黃子華由清純的「民歌look」進化成華麗「視覺系搖滾look」,不是說笑,要是他化個smokey eyes再給他一支bass,霎眼看跟heath實在難分真與假(稱讚意味):
《譁眾取寵》其中講「黛玉」一段給我的感覺很深(不是粗口那段)。「喜驚悲嘆」不是黛玉的專利,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嗎?只是敏感的黛玉將「喜驚悲嘆」完成在轉念之間,在每件事情上想得越多轉得越快,結果別人用一生的時間最後才走到「嘆」這一步,黛玉把過程濃縮了,連人生也一同濃縮了。
我一直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偏向敏感的人,很容易想得太多,所以情緒轉變得也快,表現出來的時候總讓人無所適從;努力學習內斂,其實只是壓抑,另一種濃縮。
聽完黃子華的話,我想大概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黛玉」,差在黛玉抬頭的時間或多或少而已。
我把《殘兵》抱回家了。
看其他人的閱後感,今次似乎比上兩本好一點,死就死。
(圖片撻自貽興王blog)
我擺低六十五個大洋,買了一個帥氣的火哥封面、質感不錯的pvc書衣和一張封面圖書籤,附送小說一本;買的時候還經歷了一番爭扎--加五個大洋可以升級為「封面簽名版」(是說王生的簽名也太不值錢),最後為了保持封面的整潔,我買了普通版。
閱後感有機會後補,暫時唯一的感想:作者介紹張相......chok過林峰啊救命=.=
送別一位親人,體會百般世事。
什麼人生如戲,簡直是一台「大龍鳳」,來時哎丫丫,走後還篤篤撐,台上台下紛紛擾擾無時安寧;坦白說,跟阿姨姨丈十多年沒聯絡,說感情其實沒有多少,姨丈一死即群魔亂舞倒是讓我長了見識、開了眼界--人的無恥果然並無界限。
短短大半月,救命浮木當過了,被仆街死鏟當街大罵又試過了,越來越覺得做人真的很累;這邊一台戲,那邊又一台戲,每個人都是戲子無真心,連血親家人都讓人心寒。我只想當一個憨人,不想挖空心思弄奸詐,可以嗎?為什麼從小被教育要善良,長大了卻發現這是個「人善被欺、人賤無敵」的世界?
牢騷發完,明天繼續戰爭,不知何日方休,好累。
越來越厭世,頂。
若不是親眼所見,我也無法想像人可以如斯無恥,果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!
細姨丈未過身時,他從大陸趕來的胞弟同鄉從沒有對細姨安慰半句,只有冷言冷語;人剛死,在醫院大堂已經呼呼喝喝,我四阿姨忍不住喝止,結果變成對罵;之後數日那班所謂兄弟、堂兄弟、同鄉天天只管到酒樓餐館大魚大肉,啤酒叫完又叫,餐餐遺孀買單;前晚他們自己到了泰國菜館開桌坐下了再call我和細姨下去,本來只有七個人,一會來一個,最後變成一圍,連細姨丈弟婦的兄嫂一家四口(細姨從未見過)都來了,沒有對未亡人說半句安慰說話,坐低自顧自打開餐牌加菜,還對我熱情招呼:「阿妹食丫食丫」,唔講我以為自己去左飲!最後成臺菜保守估計冇一千落唔到樓,細姨講句「要去買香拜祭先走」就拉著我閃人,成臺人囧曬!吃白食丫拿!點菜丫拿!叫雞叫魚丫拿!隊啤丫拿!自己買單啦仆街!凸=.=凸